油墨对人体的危害是由于油墨中含有某些对人体有害的材料造成的。UV固化油墨的主要成分是低分子量齐聚物、活性稀释剂(主要是丙烯酸酯类)光引发剂及颜料、填料等。下面我们对UV油墨等的毒物学问题作探讨。在英国,不列颠印刷油墨制造者学会(SBPIM)公布了制造紫外光固化油墨的卫生风险不合格的材料清单。清单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般禁用材料清单,有13类化学品,其中特别应引起重视的是致癌物米蚩酮;第二部分是油墨配方禁用的丙烯酸酯,共有17个单体,其中极大部分是有严重刺激性的,应该禁止使用,但了也有少量处于安全性试验合格与不合格界限边缘的,目前还在大量使用。
目前,国内外不少油墨制造商对UV油墨的安全性问题是不够重视的。如油墨制造商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米蚩酮对用户的危害,那除了技术水平外,还说明职业道德有问题,再如PETA(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与四丙烯酸酯混合物)能产生良好的附着力,印刷性能好,目前很少活性稀释剂可以与之相比,但它对皮扶刺激性十分严重,也不宜使用。制造一个性能优良,又不使用SBPIM公布清单中禁用材料的油墨的技术难度很高,而且原材料成本也会提高不少,但从用户利益考虑还是值得的,而且可以达到的。
我国目前尚无完整的有关油墨毒性的技术标准,也没有管理制度来进行限制。目前只对直接接触食品的印刷品,例如经印刷的快餐店的托盘社纸才发放安全使用许可证,在发证前也只对其中的有毒微量元素及细菌进行测定,对不直接接触食品的外包装不进行监控,对所用的油墨的安全性更不监控了,这也造成了某些油墨制造商片面地追求商业利润而不顾用户健康的情况发生。应尽快地制定有关管理制度,健全技术标准,建立权威的监督机构,确保用户和广大消费者的健康。
早期运用紫外光固化材料时出现的问题在于不知道它们危害性和管理工作不健全,其中大部分与采用的活性稀释剂有关,特别是它们对皮肤的刺激性。当人们重视这些问题后,开发了一些刺激刺性非常低的新材料,为制造更为安全的油墨开扩了广阔的天地。有的UV油墨为了达到某些高标准的性能要求,不得不采用一些刺激性强的原材料,以至产生对人体一定的危害性。这些油墨在产品包装及说明书中必须说明其然害性,使用户能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使用油墨的印刷厂也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对刺激皮肤或易引起过敏的油墨,操作人员应穿好工作服,带上聚乙烯或聚丙烯等耐溶剂、不透性薄膜制的一次性手套进行操作,使皮肤不接触油墨。如皮肤上和服装上沾了UV油墨都应及时用肥皂等清洗,如能先用溶剂擦除后再用肥皂洗涤效果更好。遇到那些在产品包装上未作任何说明,而实际使用时发现具有强烈刺激性或过敏性的产品,应停止使用,改用其他厂的产品,因为对用户和广大消费者健康不负责的厂商,对产品的质量也不会负责的。
最后必须说明一下,决不能根据以上资料断定UV油墨使用安全性比常用的溶剂型油墨差。实际上由于溶剂型油墨使用时每时每刻都有溶剂挥发,操作人员每时每刻都在受其危害,而且难以控制。而使用UV油墨,只要油墨的安全性能合格,操作时注意防范,完全可以做到无完害操作,它有更好的发展前景。